文 / 汪正翔 姚璐 blog : http://blog.jiazazhi.com/2011/03/yao-lu/ 近年來常常聽到有人提到攝影作為一種工藝,這讓我想起了姚璐的作品。姚璐的攝影作品在2008年巴黎攝影博覽會獲獎,他用攝影的手法將實景拍攝如中國傳統的青綠山水一般。但諷刺的是那些繚繞在山間的雲霧,竟然是污染的煙塵,在仿古的面貌背後其實是環保的意識。 坦白說對於這系列作品我一開始有些排斥,一方面我聯想到那種以東方情調為主題的作品。另一方面這些照片帶有濃厚的工藝性,不僅僅是由於他選用了一個復古的工藝風格,很多藝術家都曾利用舊的藝術風格來展現新創意,這並不是問題。而是青綠山水的模仿與創作主題的關係並不強烈。它只是作為一種醜惡現實的典雅對照。我們可以想像即使將這些照片處理成南宗畫的風格,譬如郎靜山的照片那樣,它的環境意識與諷刺性依然強烈。這個情況有點像在米粒上刻字,重要的是展現高超的技術,而非可以呈現什麼畫面。這種與理念較無關關係的技巧,正是工藝的主要特徵。 但是如果檢視工藝此一概念,就知道它在歷史當中並不總是低下。事實上,它週期性的受到推崇,甚至有時與藝術平起平坐。而且在不同時期,工藝被推崇的原因也有不同,譬如在希臘時期,工藝與理智的概念是相繫的,強調工藝帶有一種強調理則的意味。而在十九世紀,工藝與初民藝術 相連結,代表一種美學進化的發端。像蔡元培就曾想透過發揚中國傳統藝術當中的工藝性,以證明中國也有美術。 近代對於工藝性的強調比較複雜,一方面現代主義以降,對於媒材的重視與對精緻藝術(fine art)的反動,本來就容易讓藝術家傾向於工藝。而後現代以來,隨大眾文化在藝術內涵中日漸重要,作為大眾文化內涵之一的工藝自然更讓人感覺親近。更不用說諸如身體藝術、或是左派藝術,都可以在工藝當中找到資源。藝術此時不但不要與工藝區隔,還要強調它就是工藝。 當代攝影者也喜歡說攝影就是一種工藝,但是攝影者強調工藝性的原因稍有不同,通常論者並不是在追求對於精緻文化的反動,也不一定有左派的立場。那為什麼要強調攝影與工藝的聯繫呢?我認為這反映了攝影對自身地位的憂慮。這個情況其實與民初中國藝術家的情況類似,當中國畫家面對西方藝術,他們第一時間被震懾的並不是觀念的部分,而是西方繪畫在物質材料,與規制化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