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正翔
周圍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實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韓波(Arthur Rimbaud)
《第一個十年》展出張雍在2003~2013在歐洲所拍攝的作品,有《定幕劇》系列,也有月初剛獲得紐約Eye Time 2013 攝影比賽首獎的《They/Ward 2 (她們/第二病房) 》系列,首次在台灣展出。
看完展覽,有幾個名詞在我腦中出現:「報導攝影」、「劇照」、「手工藝」以及「sentimental」。譬如拍攝精神病院的系列,就十分俱有報導攝影性格 。另外有些作品頗有手工藝的味道。《定幕劇》這一系列的裝裱,就像是美國家庭中常見的格言刺繡一樣。而照片兩兩相對的形式,也俱有裝飾的趣味性。但我覺得根本上,張雍創作的核心在於「sentimental」。他的作品很有感染力,不論主題、色彩乃至於文字都是充滿濃厚的情緒。
這樣說並不能解釋什麼,因為任何作品都帶有情緒。即便是冷峻如傑夫沃爾(Jeff Wall)或是無聊如艾格斯頓(Eggleston),他們的照片依然牽動觀者。甚而sentimental究竟如何在攝影中理解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翻譯成多愁善感,也可以說是俱有感染力,像爵士鋼琴大師Bill Evans的音樂曾被人這樣評論,此時就沒有什麼負面的意思。另外有一個傳統畫論常用的詞彙是「甜熟」,它所相對的大概是「生拙」,雖然聽起來有些老派,同時中國藝術與現代攝影也距離遙遠,但這最接近我看完張雍作品的感覺,也能解釋我對於這些動人的照片有些抗拒的原因。
張雍的照片絕對稱不上刻板或是簡單。 他所傳達的是一種對當下生命細膩的品味。詩人韓波說:「真實的生活應該總是在他方」,這是一個對於人的存在狀態的隱喻,並非可以依靠勵志得以解決,但是透過張雍的鏡頭,生活變得輕盈而有質地,因為有細微的光線穿梭其中,帶有深沈意味的表情在我們面前低首。像是有一張照片嬰兒在鏡頭前的微光中凝望,好像他在生命之初即思索生命的本質。沒有什麼比起這個更能暗示生命本身是喜悅而有意義的。還有那些「他者」們,不論是嬰兒、病人、異國的農夫,或是異國情調本身,都在在的加強「我們」與「此刻」的生命是真實不虛的(旅行給人的喜悅也在於此處),即便是瘋狂,都因為存在而充滿了趣味。
但正是如此,張雍照片對於我而言仍然俱有某種危險。我們可以拿《They/Ward 2 (她們/第二病房) 》與Marry Ellen Mark的《81Ward》相比較,後者所呈現的畫面無疑驚駭的多,那些醫療體制的虐待或是精神病患者的攻擊性,都是張雍作品所未見。即使與侯聰慧拍攝龍發堂的系列相比較,後者也沒有刻意的呈現殘酷的事實,但整個畫面充滿了瘋狂,不像張雍的照片穩定而精細。換言之,張雍選擇呈現的是一種溫情且美麗的畫面,它能帶給我們一點刺激,但不會讓我們受到驚駭。的確就張雍的觀點,他關注的始終是人–在攝影表現上這可能意味著細微的表情、生動的肢體,讓觀者足以體會被攝者的情緒,進而把他當作一樣的個體。這是極為了不起的成就,尤其他在這樣典型的題材當中仍然傳達豐富的感受。但如果「人」的形象預先被設定為觀者可以接受的類型,甚而「美」也變成視覺容易接受的形式,那觀者在感受到愉悅之後就很難再去想像什麼。
我認為張雍所傳達的是一種在文字與經驗世界中已經很成熟的類型感受。所以張雍的照片儘管抒情,卻無法讓我深入他的內心。他是記錄一種外在世界所熟悉的內在風景(這也是這些照片並不感覺私密的原因)。一方面它豐富了我們既有的經驗,但另一方面,這些照片卻仍然符合種種由文字與經驗所建立的類型。我甚至可以直接透過張雍的文字來得到相近的感受。即便照片在視覺上有加強的作用,但此時照片就是作為一種肯定而不是疑問的工具。而當攝影成為一種肯定,一點點的柔美都容易蔓延開來。
時間|2013/12/28 ~ 2014/2/16
地點|台北索卡藝術中心(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F-1)
原刊載:ARTalk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