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一件我很想做的事情,那就是破除各種關鍵字,即使這個過程中必須借用關鍵字。因為攝影已經太過於習慣各種暗示、借代、隱喻、氣氛等等以小部分指稱更大部分的方法。即使是紀實攝影也是一樣,譬如某種笑容讓人聯想到溫暖,某種冷峻讓人聯想到殘酷。攝影已經變成語言,即使不是文字那樣的形式。
對於戲劇或是文學而言這或許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都知道電影裡面一定得借助某些刻板印象,否則觀眾無法在短時間之內進入戲劇所模擬的真實之中。可是攝影打從一開始,就是把所有東西都丟出來,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但是當我們慢慢發覺其中組織的方法,將一團的東西,變成一個個意象,再把一個個意象結合成各種主題,攝影就不再是一團未解的視覺素材。
我們可以說,攝影的關鍵字是經過拍照者重組的,是有別於一般所習慣的樣子。但是我對於這件事越來越沒有把握,我們真的能夠輕易的「重組」這個已經被重組千萬次的次等真實嗎?我們真的相信我們的才智可以勝過攝影那種粗暴混屯的原始模樣,我不知道。如果中平卓馬在那個語言學尚未轉向的時候。都對於這個充滿各種濾鏡的世界氣得半死,那我們有什麼理由在今天不比他更加的擔憂。
我們不是每天都目睹我們如何被侷限在這個自己所虛擬的世界之中,我們不是每天都搜尋網路上的已經出現的資訊,然後當成這是來自真實世界的資訊?而攝影已經開始這種重複,攝影者的才智被虛耗在各種關鍵字(或關鍵視覺)的精煉與排列。
對於戲劇或是文學而言這或許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都知道電影裡面一定得借助某些刻板印象,否則觀眾無法在短時間之內進入戲劇所模擬的真實之中。可是攝影打從一開始,就是把所有東西都丟出來,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但是當我們慢慢發覺其中組織的方法,將一團的東西,變成一個個意象,再把一個個意象結合成各種主題,攝影就不再是一團未解的視覺素材。
我們可以說,攝影的關鍵字是經過拍照者重組的,是有別於一般所習慣的樣子。但是我對於這件事越來越沒有把握,我們真的能夠輕易的「重組」這個已經被重組千萬次的次等真實嗎?我們真的相信我們的才智可以勝過攝影那種粗暴混屯的原始模樣,我不知道。如果中平卓馬在那個語言學尚未轉向的時候。都對於這個充滿各種濾鏡的世界氣得半死,那我們有什麼理由在今天不比他更加的擔憂。
我們不是每天都目睹我們如何被侷限在這個自己所虛擬的世界之中,我們不是每天都搜尋網路上的已經出現的資訊,然後當成這是來自真實世界的資訊?而攝影已經開始這種重複,攝影者的才智被虛耗在各種關鍵字(或關鍵視覺)的精煉與排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