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一些關於意圖的基本問題,因為我想事情很慢,所以總得打出來。假設我們承認作品最重要的部分是觀者的感受。在這個認識下,我們去考慮作者的意圖,那一定代表我們相信兩件事:
第一,「相信意圖與觀者感受之間有一種關係。」通常我們會說那是一種轉化,意即與作者意圖有點相關又不能完全相關。以展覽為例,創作理念此時不會像是一個藍圖,而更像是一個引言。
第二,「相信我們的討論能夠促成這種轉化的關係。」譬如幫助他去除意圖與形式太過直接的聯繫,或是提出一些觀者可能看到,但是作者完全意想不到的東西。
但是有一些例外的狀況,卻讓人懷疑「意圖與感受的關係完全是隨機的」,與作品成敗無關。一種是創作者意圖完全與觀者無關。譬如蘿莉塔(先不管他有沒有把自己當成讀者),基本上創作的人就沒有想過要發表,所以證明了好作品不一定要遵循那種意圖與觀者感受之間的模式。
另一種情況是,作品有意圖要給人看,但是完全與藝術無關,譬如洞穴壁畫,假設我們接受作者只是期待豐收的說法,那他的藝術性顯然與意圖之間也「不」符合那個有點黏有不太黏的模式。
還有一種就是像超現實主義這種宣稱來自潛意識的作品。它比我們所相信的轉化之說離意圖又更遠了一些,而且更難以討論,因為轉化好像還是意圖可以干擾的,可是潛意識卻不受意識控制。
我的問題是,假設這些狀況也都能出現好作品,那我們討論意圖的目的是什麼?或者更積極一點的說,我們應該去追問那種完全不考慮觀者的意圖,或是那種完全功利的意圖,為什麼仍然造成了好作品?是不是在那些意圖之中仍有些微妙的部分,又或著完全跟作者的意圖無關。
否則我們是不是就要承認我們不需要跟作者討論。因為我無助於作者創作,作者也無助於我理解作品。
第一,「相信意圖與觀者感受之間有一種關係。」通常我們會說那是一種轉化,意即與作者意圖有點相關又不能完全相關。以展覽為例,創作理念此時不會像是一個藍圖,而更像是一個引言。
第二,「相信我們的討論能夠促成這種轉化的關係。」譬如幫助他去除意圖與形式太過直接的聯繫,或是提出一些觀者可能看到,但是作者完全意想不到的東西。
但是有一些例外的狀況,卻讓人懷疑「意圖與感受的關係完全是隨機的」,與作品成敗無關。一種是創作者意圖完全與觀者無關。譬如蘿莉塔(先不管他有沒有把自己當成讀者),基本上創作的人就沒有想過要發表,所以證明了好作品不一定要遵循那種意圖與觀者感受之間的模式。
另一種情況是,作品有意圖要給人看,但是完全與藝術無關,譬如洞穴壁畫,假設我們接受作者只是期待豐收的說法,那他的藝術性顯然與意圖之間也「不」符合那個有點黏有不太黏的模式。
還有一種就是像超現實主義這種宣稱來自潛意識的作品。它比我們所相信的轉化之說離意圖又更遠了一些,而且更難以討論,因為轉化好像還是意圖可以干擾的,可是潛意識卻不受意識控制。
我的問題是,假設這些狀況也都能出現好作品,那我們討論意圖的目的是什麼?或者更積極一點的說,我們應該去追問那種完全不考慮觀者的意圖,或是那種完全功利的意圖,為什麼仍然造成了好作品?是不是在那些意圖之中仍有些微妙的部分,又或著完全跟作者的意圖無關。
否則我們是不是就要承認我們不需要跟作者討論。因為我無助於作者創作,作者也無助於我理解作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