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一直以來都伴隨民主的想像,它的技術門檻低、設備取得容易,甚至展出的條件也相對簡單,可是最近查一查一些藝術攝影的網站,發覺幾乎沒有什麼照片看起來像「照片」了,他的燈光、裝裱、大小與佈置都讓照片與民主的關係越來越遠。撇開創作者個別創作的考量不論,這似乎可以理解為藝術攝影為了拉開與大眾攝影距離很自然的結果,當創作者在視覺上思考更多,投入更多,當然也就不會那麼親民。
當然也有創作者不那麼搞工,譬如用報章的照片拼接成作品,或是捨棄傳統裝裱的形式,都可以視為某種現成物概念的運用,也因此讓攝影好像重新具有了某種民主的調性。但是我想問的是,在概念上攝影可以是「現成物」嗎?正因為攝影成為藝術作品的條件看起來相對較低,所以導致每一張照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現成物,不論他看來精緻或是粗糙與否。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讓我難以去想像攝影創作中的現成物概念是什麼意思。某種程度上,就像談論白種人皮膚很白一樣,旳確那不是必然的,但是在情感上已經覺得理所當然。
我懷疑在攝影之中永遠不會出現一個像現代主義浪潮中以現成物來反對菁英藝術的運動。一方面當然時代的問題不一樣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攝影的出發點(而且越來越強烈)就是一個現成的、常民的玩意,它沒有什麼反差的空間來操作現成這件事了。有時候我們看到那些有現成物概念的作品,那是以攝影整個自身作為手段,就像一個遊民參加中國好聲音,他可以用他整個人表現一種遊民的秉性,但是那跟「操作」遊民的概念不一樣。我不知道這對攝影未來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我猜想他大概不會是什麼樣的方向。
當然也有創作者不那麼搞工,譬如用報章的照片拼接成作品,或是捨棄傳統裝裱的形式,都可以視為某種現成物概念的運用,也因此讓攝影好像重新具有了某種民主的調性。但是我想問的是,在概念上攝影可以是「現成物」嗎?正因為攝影成為藝術作品的條件看起來相對較低,所以導致每一張照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現成物,不論他看來精緻或是粗糙與否。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讓我難以去想像攝影創作中的現成物概念是什麼意思。某種程度上,就像談論白種人皮膚很白一樣,旳確那不是必然的,但是在情感上已經覺得理所當然。
我懷疑在攝影之中永遠不會出現一個像現代主義浪潮中以現成物來反對菁英藝術的運動。一方面當然時代的問題不一樣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攝影的出發點(而且越來越強烈)就是一個現成的、常民的玩意,它沒有什麼反差的空間來操作現成這件事了。有時候我們看到那些有現成物概念的作品,那是以攝影整個自身作為手段,就像一個遊民參加中國好聲音,他可以用他整個人表現一種遊民的秉性,但是那跟「操作」遊民的概念不一樣。我不知道這對攝影未來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我猜想他大概不會是什麼樣的方向。
留言
張貼留言